打印

[历史古香] 【明末烟云 】正篇 1-15加强版(全)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1
崇祯这个人是比较冤的,古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欠的账后人也得还,明朝的诸任皇帝可以说给崇祯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雷,集中在崇祯这里爆了,不要说崇祯能力不如历史上的明君,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接手这个烂摊子也一样。

从朱元璋这里体制性错误就开始了,亲王太多前期还是实权,铲除各路勋贵,收相权,以及后续的一系列错误的经济举措。

古代帝制也是有规律可循,你违背了规律就要承担后果,别的朝代削藩还来不及,朱元璋直接将天下的土地近半封出去了,到了明朝末期,一个蜀王就占了成都7成最好的土地,藩王遍布天下,土地兼并实际从皇族开始,这就是朱元璋给后代留下的最大体制性错误。

杀功臣打破了原本平衡的政治格局,就为了把相权收回来,政治平衡本来就是一个皇朝的根基,皇帝搬弄权术的最好方式就是引发官僚内部矛盾,这是正经干事的方式,因为官僚内部竞争会出现正向的动力,皇帝居中平衡,派系斗争就得拿出真东西来,不然皇帝就要奖励对手派系,这就是丞相制的合理之处,将阶级矛盾转化为官僚内部矛盾。至于后世的责任内阁一个道理,朱元璋收相权成立锦衣卫制衡百官就等于皇帝从钓鱼的变成了鱼,皇帝亲自下场与整个官僚集团对抗,纵然开国之君能凭借威望和能力制服官僚集团,但是你的后代不行,而且古今中外历史上特务治国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因为残酷统治会在本来就矛盾重重的皇权与官僚之间火上浇油,这是明朝末期的内耗本质。

因为元朝对地方是缺乏实际控制力的,税收都是承包制,导致士绅豪强的日子非常好,基本不用缴税,个人推测朱元璋因为要收相权以及主要是元朝的影响,基于补偿和拉拢,他搞了读书人不纳税,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明朝灭亡的种子实际已经在明初就已经埋下了,任何王朝有了其中一项都肯定亡国,你明朝皇族和读书人都不纳税那你财政肯定崩溃,因为农民的一亩三分田无法覆盖他们的经营成本,来个灾年他们肯定破产,所有农民有足够的动力将自己的田产归到士绅亲王的名下去,变成佃农就不要成本了,这是农民的一条无压力的路,古代土地也是有金融的荒年士绅会借粮给农民,利息非常高。

从这里其实可以延申一下王安石的青苗法为什么失败,因为足足的书生之见,不贴合实际,首先他本意是成立国有金融中心来抢土豪放贷给农民的生意,同时降低农民利率,司马光这可是能写资治通鉴的人,要知道这本书可是帝王的必修课,他对封建王朝的理解高王安石几个境界。首先你官营金融机构你怎么控制坏账?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肯定是主管官员负责制,那么以前能宽限期限现在必然是到期即还,这样农民和土豪的矛盾被转移变成农民对朝廷的矛盾,或者说国有的对农民好点,不催帐不搞强制征收,那么土豪直接借了就不还了,这是不可能的事儿。所以主管官员为了降低风险一定是和有信用的大户合作,利率低马上被土豪借走加点借给农民,到期还不上帐立刻收田可以看见本来的惠民政策反而会加剧土地兼并,土豪连资金成本都不用承担了,可见青苗法如果实施宋朝会提早灭亡。

所以说明朝皇族叠加士绅阶层不纳税会导致农民有很强的动力帮助这些人完成土地兼并,这是直接造成了整个明朝后期的财政崩溃致乱之源,而明朝后面的皇帝也没让大家失望,又搞出了太监可以读书,秉笔太监制度,他们企图再造一个阶级去对抗官僚集团,这是自欺欺人,太监权力的本质还是皇权,你的根本矛盾并没有转移,只能说治标伤本,治的是皇权和官僚集团矛盾的标,伤的是农民的本,你能发现这些太监贪污起来更没顾及,他们本来就没儿子更加肆无忌惮,而且经营皇帝的生意更不纳税,可以说本就负担很重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了制度成本,因为他创造了一个阶级就自然有奖励机制,可以说分蛋糕的又多了一个强大的势力。

中间有一段时间废除了太监这个阶层,饮鸩止渴这种事说来蠢可是存在就是道理,谁让你家祖宗把政治平衡打残了呢?到了嘉靖时期总算是恢复了官僚内部制衡影子,在严嵩倒台的后面很长一段时间严党还是在朝廷担任要职,这是个好的政治格局,可是他没及时废除秉笔太监这个制度所以在他的时期农民过的非常惨,但是整个制度红利在隆庆万历前期得到释放,张居正事实恢复相权,这种政治制度如果能延续下去明朝还能笱一阵。

万历就是妥妥的败家子,这里不是说万历三大征,就是他太像嘉靖,总玩小聪明,又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又重用太监,最大的败家就是把前朝留下政治制度败了,相权是有道理的,这是读书人的信仰,出将入相人臣极品,人是会为了信仰奉献自己的,你收了相权就等于读书人的信仰破灭了,从今往后你们整体降格一等,这里边有巨大的矛盾,因为你皇帝做的更差,现代开公司的都知道,真正干活的人要占有公司收益的绝大部分,这是底层人性,过多少年都不会变。

到了阉党时期那太监是真卖国,东林党本来就是为了对抗严党误国聚集出来的一群人,在阉党的执政之下后金迅速的发展壮大,甚至每到后金战略形式不利阉党就发起党争打压东林党人,孙承宗弃官回乡死于抵抗满清的战争之后,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就变质了

崇祯杀魏忠贤是极其高明的一步棋,之后他缺少政治智慧,他完全应该学嘉靖,只杀魏忠贤,但保住阉党,由于清洗的过于干净,造成了政治失衡,政治失衡又加强了崇真的焦虑,执政十几年杀了几任首辅,这里说一下毛文龙和袁崇焕,你们不要觉得古代到了那个时候在外实际脱离控制的大将会忠于朝廷,毛文龙那时候完全是藩属状态,在放下去,他的政治站位将不可控制,因为你打后金毛文龙会看戏,在后方打打秋风壮大自己,后金会拉拢他,而且越拖他的利益和后金的越一致,袁崇焕接任蓟辽督师的时候就是这么一种格局,你和后金打仗真正得益的是毛文龙,那么这个仗是为谁打得?你的地缘政治就不支持这么一个人存在,更别说因为祖上传下来的积弊国库空虚你自己的军饷都短缺还得供应毛文龙远高于他需求的军饷

所以崇祯这个位置坐的就是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来了也没用。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逍遥夢 金币 +100 认真回复,奖励! 2023-3-24 14:11

TOP

0
引用:
原帖由 mstsc 于 2023-3-24 12:03 发表
崇祯这个人是比较冤的,古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欠的账后人也得还,明朝的诸任皇帝可以说给崇祯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雷,集中在崇祯这里爆了,不要说崇祯能力不如历史上的明君,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接手这个烂摊子也一样。

...
高见,我们有共通点。

1:朱元璋的问题,他是一个当过乞丐和和尚的人,再到登天,他受过凡人不曾忍受过的事情,包括无数苦难折磨,所以朱元璋的性情是残酷的。他在意的并不完全是天下黎民,而是他的遗志的执行,所以他就是要把天下分封给后代们,让底层人骑在原来的主人身上,这才是朱元璋真正做的事情。至于以后天下大乱以后怎么办,朱元璋的本意就是强者生存,弱肉强食,他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让自己的后代互相竞争产生出强大的统治者,只有强大的统治者才能更好的继续朱元璋自己的遗志。另一点,从朱元璋的陪葬那么多女人来看,朱元璋并不在乎他人的生命,因为他自己原来的生命也和乞丐一样也和和尚一般。

2:崇祯帝的问题,别说明朝,就说近代华夏民族在世界的格局,真正的搅局者就是 清兵!!!清兵乘机作乱造反,和中原乱民串通为祸残害天下黎民,所到之处无不杀光抢光,在中原各地在清兵几次入塞罄竹难书;清兵不给崇祯帝中兴大明的任何机会,这才让华夏民族从清兵入关以后就落后于西方列强最终导致千千万万的华夏民族被以后的侵略者残害!从崇祯帝一年开始,清兵就在计划崇祯二年的突击北京城计划,这大大的打压了刚再入正轨的明朝,之后每年不断侵扰,不断蚕食,趁你病要你命不择手段,与中原反贼事实早就串通(清史不承认)。清兵的每一条罪行罄竹难书,明末人口估计1亿到2亿人口(有很多黑户),到顺治年,清兵初定天下以后,人口只还剩1050万分,人口最低损失数为10/9,希特勒都没有这么坏!清兵到了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妖淫祸国,让华夏民族陷入最深重的地狱之中,就连一个生日都要挪用购买西洋军舰的军费,结果那些本来要购买的西洋军舰和各种武器装备全部被日本倾国之力买了下来,最后再派出来反倒一举消灭了清兵的北洋水师;从慈禧太后大发厥词要挑战世界以后,清兵注定亡国,可恨之极拉上了整个华夏民族当垫背;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进入紫禁城的时候,妖淫的慈禧太后早就抛弃北京老百姓的死活自己逃去西北去了!!到如此,泉下的崇祯帝的亡灵站在自己的乾清宫中,仇恨的看着身边不断进出的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紫禁城,他痛骂自己18岁不懂事,杀掉了袁崇焕,人家可还是再北京城下誓死保卫过自己,袁崇焕一死,从此辽东军心渐变,明朝军心渐变,天下渐变;崇祯帝最后悲愤自己的过错,穿着一只鞋子,踩在王承恩的伏地的背上,爬上了煤山的老槐树的枝干...

3:欲知详情,请看 崇祯二年 ,这是决定崇祯朝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清兵欺负刚上位的18岁崇祯帝,打到了北京城下,从此崇祯朝的格局发生剧烈变化,满桂,卢象升,孙传庭等最后的明朝精兵猛将上演了一次次泣血的悲歌...
地狱中,阎王询问崇祯帝是否愿意再次投胎转世,崇祯帝低头不断摇头,他披头散发,身穿灰袍,脚上只穿一只鞋,他说:“我愧对祖宗和老百姓,愧对文成武将,愧对华夏大地,我再不为人!”
当我最后写完崇祯二年这个故事以后,发现,没有一个北京人来回复这个故事,更让我感到一种民族的悲凉,在创作的过程中,那是在一年中最天寒地冻的时间里陆续痛苦又激动自己完成的...
我是一个极具民族情怀的人,以岳飞为榜样,但是至少在这个黄色论坛里,已经没有值得我挽救的人了...
真正的英雄和精忠报国之士大多数只在军营之中...
我来这里,真实的目的只是在做一个测试实验,就是看看有些人心到底能不能拯救和感化,实验的结果报告让我心寒...
让我清醒的认识到,精忠报国真的只存在于 军营之中,凡民皆是自私的,就和当初清兵入关以后,自动剪辫子苟且偷生一样;而真正的明朝老百姓都被清兵全部砍掉了脑袋也不愿投降!你和我皆是那时苟且偷生之民的后代,所以现在大多数人内心和血脉之中都没有血性,只有苟且偷安,和平内斗,战乱投降,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以后,华夏民族才重新建立起什么是民族的血性,就是面对侵略者,宁死也要抵抗到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不投降!

湖面一片落叶
叶不懂湖的大
随涟漪随游荡
叶还在湖中央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飄渺 金币 +77 认真回复,奖励! 2023-3-24 16:24

TOP

1
作者大大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太好了,是我读的色文中,历史最好的。是我读的历史文学中,色情最好的。以明末覆灭为背景,精心撰写了这篇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对情节的描述身临其境。我已经在拜读文章的过程中,撸了好多次了。
        我个人对明朝这个汉人最后的封建王朝是没什么感情的,纵览二千年的历史,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什么族的,能把天下治理好就行了。这是一个颇有戏剧性的王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仿佛像开玩笑一样。但是回顾276年的历史,可以肯定这是寿终正寝!在封建周期率面前,这已经是极限了,所以无论是崇祯还是其他人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帝国已经恶疾缠身,一人之力岂能挽狂澜于既倒?
       在回到李自成的大顺军上,这也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驿卒出身,身份卑微,因为崇祯裁员顺利毕业,直接揭竿而起,多次即将被明朝剿灭,甚至身边只剩十几人追随,但又屡屡逢凶化吉,即便农民军被打垮,又能转瞬间聚众数万,再和明朝抗衡,这不得不让人相信“天命”的说法,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能多次死里逃生。他能越做越大当然跟崇祯的昏庸脱不了关系,战略严重失误,崇祯17年更是直接拿下北京,覆灭明朝,但是他的失败也是十分奇妙,我们回顾过去的历史,上一个失败的农民军领袖是黄巢,打进首都又被赶出去,只不过当时唐朝气数未尽,皇帝都跑到蜀地了,明朝确是天子死社稷了,这么看崇祯还不如唐僖宗明白。。。但是李自成面对的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山海关外还有一个政权虎视眈眈,实力比过去的渤海国,高句丽更加强大,而且时代变了.....李自成手下的农民军过于散装了,而且也缺乏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的根据地建设思维(当然跟覆灭明朝太偶然,来不及建设也分不开),再加上吴三桂的倒戈,根本不是八旗的对手,一战即溃,一路溃败,出北京,从山西取道退往关中了,清朝相当于坐收渔翁之利,白捡了北京城,不得不感慨,皇太极辛苦一辈子,在等等就赢了,偏偏崇祯16年就死了,便宜了福临(这起名字确实很重要啊),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峙中也能看出来,还是得活的时间长有优势。李自成还幻想守住关中,熟不知关中早就不是那片秦,汉,周崛起的沃土了,也没有盛唐的繁华,曾经易守难攻的潼关,被红衣大炮一轰就破了,李自成一路败逃居然死在湖北九宫山上一老农手里,真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不亚于李存勖死在兴教门之变的乱矢之下,一块璀璨的流星划过天空,真是死的憋屈。
       最后在说道清朝身上,清朝从东北发家,从地理历史学角度看,中原(18省),青藏,西域,蒙古,东北是五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清朝能将他们牢固的维系在一起,不愧是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尤其对蒙古的手段,既靠血缘维系,拉进两家关系,又大传藏传佛教,从精神上瓦解,比汉人修长城的方式何其高明。在过去的两千年,尤其是上个千年,东北太耀眼了,鲜卑就起源与东北,后来的高句丽跟隋唐硬干多年,契丹,女真为我劲敌,满人更是一统天下,我一直想,今天的衰落是不是就是物极必反,过去太强了呢?他依靠我们汉人内部矛盾,趁虚而入,席卷北方,在击溃南明,夺取了中原,不得不说运气太好了,我对这个朝代的评价就是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虽然非我族类,但是是这片土地历史的一部分,我就不说好坏了,我一直没想明白当时那么局面,谁上去能行?汉人真是能做到更好么?唉,近代史太惨了。
       说了这么多,也挺没逻辑的,有点惭愧,从明末我看到的是历史是偶然所构成的必然,思绪回到那时金戈铁马的岁月,我们还是要珍惜现在和平的时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逍遥夢 金币 +72 认真回复,奖励! 2024-2-1 18:44

TOP

0
引用:
原帖由 杜茯苓 于 2024-2-1 17:40 发表
作者大大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太好了,是我读的色文中,历史最好的。是我读的历史文学中,色情最好的。以明末覆灭为背景,精心撰写了这篇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对情节的描述身临其境。我已经在拜读文章的过程中,撸了好多次了。 ...
感谢这位读者欣赏此文,姐妹篇是 崇祯二年 ,是后写的,和这篇不同的是战争和剧情偏多。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逍遥夢 金币 +2 认真回复,奖励! 2024-2-2 18:37

TOP

0
引用:
原帖由 杜茯苓 于 2024-2-1 17:40 发表
作者大大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太好了,是我读的色文中,历史最好的。是我读的历史文学中,色情最好的。以明末覆灭为背景,精心撰写了这篇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对情节的描述身临其境。我已经在拜读文章的过程中,撸了好多次了。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时常成为战略要地。清兵能够成功南下并建立统治,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地利之便。东北地区广袤的土地、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较为单一的民族构成,为清兵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支持和较为稳定的后方。

  在和平时期,东北的确是相对贫困的地区。由于地处边疆,气候寒冷,土地开发较晚,加之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速度远不及中原和南方地区。然而,一旦进入战乱时期,东北地区的战略优势便凸显出来。它远离中原的纷争,不易受到直接的军事冲击,而且地形复杂,有利于防守,不利于外来势力的入侵。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虽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更加适宜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经济更为繁荣,但在战乱时期却容易成为多线作战的战场。南方多山多水,虽然有利于游击战术的展开,但也使得统一指挥和兵力调动变得复杂。此外,南方临近东南亚和海洋,可能面临来自多个方向的威胁,这使得南方王朝在战争中往往消耗巨大,难以持久抗战。

  因此,当东北势力如清朝初期的满洲八旗军队积蓄足够的力量后,他们便能够利用自身的军事优势,逐步南下,对中原和南方地区施加压力。由于南方王朝往往在长期的战乱中消耗巨大,加上内部可能存在的政治腐败和经济问题,使得它们难以有效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清朝能够最终取代明朝,除了地理战略因素外,还得益于其灵活的战术、坚固的军事组织以及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清朝统治者通过联姻、招降纳叛等手段,有效地整合了蒙古、汉、藏等各族群的力量,形成了一个多元而统一的政权。

  总的来说,东北地区在战乱时期的战略地位不容忽视,它为清朝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南方地区虽然在和平时期发展迅速,但在战争时期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些历史经验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崇祯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统治时期正值明朝内忧外患之际。国内经济困难,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最为强大。同时,外部的清兵势力也在不断侵扰边境,对明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崇祯帝虽然努力挽救危局,但最终未能避免明朝的覆灭。

  李自成的农民军在北方迅速崛起,一度逼近北京,崇祯帝不得不调集兵力应对。而此时,明朝的边防军也面临着清军的攻势,特别是吴三桂所率领的关宁铁骑,原本是抵御清军的重要力量,却在这关键时刻发生了变故。吴三桂由于私怨和战略考虑,选择与清军勾结,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为清兵南下提供了便利。

  这一转变对于明朝来说是致命的。崇祯帝原本就面临着李自成军队的直接威胁,清军的介入使得局势更加复杂。明朝的军队在南北两个战场上消耗巨大,资源和军力被严重分散,无法集中力量消灭任何一方。崇祯帝虽然试图通过和谈、调动援军等方式来稳定局势,但由于内部腐败、外部压力以及军事上的失误,这些努力都未能奏效。

  清兵利用吴三桂的背叛,迅速南下,与李自成的军队形成了对明朝的南北夹击之势。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城破之际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公园),明朝灭亡。清兵随后进入北京,接管了政权,开始了清朝的统治。

  清兵的入关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以相对较低的代价取得了天下。他们利用了明朝内部的分裂和混乱,以及吴三桂的背叛,巧妙地避开了正面战场的硬仗,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历史转折,不仅标志着明朝的结束,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罄竹难书的清兵的时代。

  如果崇祯帝只是面对李自成或者清兵任何一方,后者根本没有成功造反的可能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歪糕 金币 +70 认真回复,奖励! 2024-2-20 13:06

TOP

0
翻了好多页,忽然找到这篇难得一见的佳作。历史文的魅力就在于明明知道结局,还是沉浸在过程之中不能自拔,像极了普通人的人生。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歪糕 金币 +3 认真回复,奖励! 2024-2-20 13:06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9 07:44